東方啟音與桂城街道:凝聚合力,為孤獨癥兒童成長保駕護航
10月13日,孤獨癥兒童共融資源教育及社區體系支持項目家長課堂在桂城街道同心社區成功舉行。應主辦方邀請,東方啟音華南區負責人、主任治療師呂世康先生,為到場的20組社區家長代表、10余名孤獨癥康復從業人員以及社區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帶來了主題為“兒童孤獨癥表現及干預重點”的專業培訓。
本次培訓由桂城街道公共服務辦公室、桂城街道殘疾人聯合會以及桂城慈善會主辦,桂城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支持,東方啟音承辦的“孤獨癥兒童共融資源教育及社區體系支持項目”,是響應2022年底國家衛健委印發的《0~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干預服務規范(試行)》,面向城區/街道轄內2-6歲兒童開展的孤獨癥譜系障礙篩查計劃。旨在為孤獨癥患兒及其家庭成員、社區公眾開展科普宣講和技能培訓,提升相關人群對孤獨癥的預防、識別與照護能力,并建立持續性的科普宣教平臺,持續為家校社系統提供孤獨癥的支持服務。
活動當天,東方啟音主任治療師呂世康老師結合豐富的臨床經驗,通過案例分析和互動討論的方式,圍繞三個主題為現場家長和從業者帶來了深入的講解:
1、孤獨癥譜系障礙(ASD)的特征
呂世康老師提到,依據 DSM - 5 孤獨癥譜系障礙診斷標準為:一是社會交往和互動多層面持續有缺陷;二是受限、重復行為、興趣和活動至少兩項表現;三是癥狀在早期發育階段出現(可能不完全顯現或后期被掩蓋);四是對社交、職業等重要功能有損害;五是癥狀不能僅用智力障礙或廣泛性發育障礙解釋,共患時社會交往能力低于預期發育水平。
對于自閉癥發病率升高的原因,呂世康老師指出三個原因,一是診斷標準修訂和譜系范圍擴大,病因不明但遺傳為主,DSM - V 放寬標準使患病率上升;二是診斷替代擴大,對自閉癥認識加深,部分曾診斷為其他疾病患者確診為自閉癥或共患;三是認識水平提高,網絡發達使家長了解信息,更多低齡兒童被診斷。呂世康老師表示,目前無有效根治藥物,自閉癥未來發展待探索。
2、孤獨癥兒童的學習特征
在這一階段的分享中,呂世康老師從多個維度展開講解,助力家長和從業者深入理解孤獨癥兒童的學習特征。 呂世康老師指出,自閉癥孩子難理解生活經驗意義,其世界由獨立小節構成,難整合概念和理解關系,部分孩子訓練后能處理信息,但復雜關系仍會導致認知困難。他們易執著事物細節而忽視關鍵部分,如視覺辨別強的孩子關注墻角昆蟲、聽覺敏銳的孩子被環境噪音吸引而忽略課堂內容。而且,自閉癥兒童專注力差,對旁人說話、周邊環境不在意,卻對某些聲音敏感,阻礙學習。在概念習得方面,處理語言符號和意思統合有困難,能理解具體概念,抽象概念難懂,更關注影像,處理信息常著眼片面資料,無法全面理解事件。此外,他們難同時處理多項資料、有序完成工作,在特定情境下才會有反應,缺乏靈活運用概念能力。
3、自閉癥兒童的教學策略
呂世康老師針對教學特征給出策略:一是保證穩定規律的學習環境,讓孩子掌握課堂規律和要求;二是轉變前預告,因孩子難適應,老師應提前告知內容、原因和處理方法;三是引導孩子全面審視問題,因其難以掌握因果關系,老師要幫忙;四是善用多感官和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如通過圖像、音樂帶出主題,利用固執行為或孩子喜愛題材設計活動,融入學習信息提高興趣和成效;五是設置循序漸進的學習目標,設計孩子能掌握的活動,逐步完成目標。
通過此次培訓,家長和從業者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他們深刻認識到孤獨癥譜系障礙的復雜性以及對孤獨癥兒童教育和干預工作的艱巨性。對于家長而言,他們在了解孤獨癥特征的基礎上,更加明確了孩子日常行為背后的原因,也從教學策略中獲得了在家中幫助孩子成長的靈感。而從業者們則進一步豐富了專業知識,這些知識將指導他們在今后的康復工作中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方案。
東方啟音的此次培訓,為孤獨癥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專業支持,加深社區對孤獨癥的理解,為構建包容環境奠定基礎。同時,我們也期待更多社會力量加入,無論是專業志愿服務、企業公益支持還是民眾日常關懷,都將匯聚成強大力量,為孤獨癥兒童保駕護航,書寫愛與希望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