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氨中毒——認識罕見遺傳代謝性疾病尿素循環障礙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從出生開始,生活就與常人不同。普通的雞鴨魚肉、蛋奶制品,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對他們而言卻可能是致命的毒藥。
因為稍有不慎,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就可能導致有毒物質在體內堆積,無法及時排出,進而引發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危及生命。
這一切,都源于一組名為“尿素循環障礙”的罕見遺傳代謝病。根據國內相關患者組織調研發現,95.5%以上的患者為兒童。
每年的2月的最后一天是國際罕見病日。
值此2025國際罕見病日之際,讓我們再次將目光聚焦于尿素循環障礙(Urea Cycle Disorders, UCDs),了解這種疾病,關愛這些“罕見”的生命。
當美食成為“毒藥”,原來是尿素循環障礙惹得禍
當我們吃進食物,尤其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肉類、蛋類、奶制品和豆類時,身體會將蛋白質分解代謝,為機體供能,同時產生一種有毒廢物——氨。正常情況下,肝臟中的“尿素循環”生化途徑會將氨轉化為尿素,隨后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然而,對于尿素循環障礙患者來說,由于基因缺陷,尿素循環中所需酶或轉運蛋白能力降低或完全能缺失,從而使得氨轉化為尿素的過程受到阻礙,導致氨無法順利被代謝和排出體外。過量的氨在體內不斷積累,進而引發高氨血癥。尤其是當過量的氨進入大腦后,會引起嚴重的神經功能損害,甚至可能導致昏迷和死亡。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警惕“氨中毒”!
常見的尿素循環障礙包含6種關鍵酶和2種關鍵轉運蛋白缺陷或缺失,對應的亞型分別為:
? 鳥氨酸氨甲酰基轉移酶缺乏癥(OTCD)
? 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癥(NAGSD)
?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缺乏癥(CPS1D)
? 精氨酰琥珀酸合成酶缺乏癥(又稱瓜氨酸血癥1型,ASS1D)
? 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缺乏癥(又稱精氨酸琥珀酸尿癥,ASLD)
? 精氨酸酶1缺乏癥(又稱精氨酸血癥,ARG1D)
? 高鳥氨酸血癥-高氨血癥-同型瓜氨酸尿癥綜合征(HHHS)
? 希特林蛋白缺乏癥(又稱瓜氨酸血癥2型,Citrin D)
有了這些癥狀,要注意可能是尿素循環障礙
尿素循環障礙的主要特征為高氨血癥,患者常有多系統受累,其中大腦和肝臟損傷尤為突出。尿素循環障礙的臨床癥狀會因為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發病時間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根據疾病發病時間不同,可分為早發型(新生兒期發病)和遲發型(新生兒期后發?。?,其中早發型相較遲發型患者的病情通常更嚴重。
新生兒期(早發型):患兒出生時大多正常,但也有部分患兒可能在出生后立即發病。患兒通常在出生后數小時~數日內出現喂養困難/拒奶、嘔吐、體溫不穩定、過度換氣、昏睡或癲癇發作等,類似敗血癥樣癥狀,疾病發生較緊急且病情兇險程度較高,常迅速進展,出現驚厥、昏迷、低體溫、呼吸衰竭或腦水腫等嚴重癥狀,甚至可能導致死亡。許多新生兒患者因未能及時確診和對癥干預治療,病情惡化快,后果極為嚴重。
兒童及成人(遲發型):遲發型患者的發病年齡及臨床表現個體差異較大??杀憩F為生長發育遲滯,出現反復頭暈頭痛、嘔吐、肝腫大、食欲不振等癥狀,或出現精神行為異常(多動等)、智力發育落后(智力、記憶力下降等)、易怒和反應遲緩等神經系統癥狀。大部分遲發型患者首次發病前沒有特殊的癥狀,或僅僅表現出厭食高蛋白飲食,他們常常因為感染、發熱、長期禁食、高蛋白飲食、疲勞或服用某種藥物(如退熱劑、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等因素誘發高氨血癥的急性發作,因此很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如胃腸炎、精神疾病等,從而延誤疾病診斷和治療。
要注意的是,尿素循環障礙不同亞型的患者也會表現出一些特殊癥狀,如ASLD患者會表現出頭發變脆增多、脾腫大;OTCD患者可表現出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等。
及時篩查/檢測,盡早診斷
目前,少數尿素循環障礙患者它通過新生兒疾病篩查得以確診,而多數患者出現相關臨床癥狀后才被診斷。對于任何年齡出現的急性神經精神異常、腦病、肝功能異常、疑似中毒的患者,以及不明原因的認知和運動障礙、癲癇、肝腫大等表現的患者,均需考慮尿素循環障礙的可能,尤其是上述癥狀與攝入高蛋白飲食或急性疾病同時發生時,應盡早進行相關檢查。
主要診斷檢測手段包括以下幾個:
血氨檢查:血液中氨濃度異常升高時,需高度懷疑尿素循環障礙。
血氨基酸譜、尿有機酸分析:通過檢測血液或尿液中特定的代謝物,如瓜氨酸、精氨酸和乳清酸等,有助于判斷是哪種亞型的尿素循環障礙。
基因檢測:作為確診尿素循環障礙的重要依據,基因檢測能夠找到導致疾病的基因變異。
如果家族中有人出現不明原因昏迷、智力發育遲緩、精神行為異?;騾捠掣叩鞍资澄锏惹闆r,建議盡早開展家族史調查并進行相關篩查。
盡早干預,個體化治療:
尿素循環障礙患者長期管理的核心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尿素循環的氨負荷,將血氨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圍內,維持穩定的代謝狀態,預防高氨血癥急性發作和并發癥的出現,從而保證兒童患者的正常生長發育,包括體格和智力發育,維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希特林蛋白缺乏癥患者需要長期堅持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而其他尿素循環障礙亞型患者需終身遵循低蛋白飲食,即減少蛋白質的攝入,以減少機體內氨的產生。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素食并不等同于低蛋白飲食。一些被認為是素食的食物仍然可以含有大量的蛋白質,例如:豆類、乳制品、核桃、杏仁和花生醬等?;颊咴陂L期低蛋白飲食期間可能需要補充必需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必需脂肪酸和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等。
然而,長期低蛋白飲食可能導致患者營養不良、發育遲緩、免疫力下降,過度限制蛋白質攝入甚至會引起機體能量不足,導致機體內部儲存的蛋白質分解代謝,進而生成的氨引起高氨血癥的發生。此外,不同年齡的患者,尤其是兒童,其蛋白質和能量需求各不相同,且隨著生長發育不斷變化,這使得低蛋白飲食管理面臨較大挑戰。
因此,僅依靠低蛋白飲食的管理方案并不理想,患者通常還需要聯合降氨藥物進行治療,例如1)特定的氨基酸(如精氨酸、瓜氨酸),可幫助代謝部分氨;2)氮清除劑則能更好的控制血氨水平,提高患者的日常蛋白質的攝入量,從而改善兒童患者生長發育和認知功能,減少/避免尿素循環障礙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日常管理,這幾點要注意:
? 合理飲食管理:避免高蛋白飲食,但在醫生指導下攝入適量蛋白,以防止營養不良并保障兒童患者的生長發育。
? 定期監測血氨水平:至少每1~3月去醫院檢查1次,若發現異常,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 避免誘發因素:如發燒、感染、手術等,應提前采取預防措施,必要時增加氮清除劑劑量。
? 及時就醫:出現精神異常、嘔吐、嗜睡等癥狀時,應立即就醫,防止病情加重。
? 康復訓練:對于已發生智力運動障礙的患者,可在尿素循環障礙疾病控制良好的基礎上進行功能訓練,避免疲勞和交叉感染。
? 心理支持與社會關愛:罕見病不僅影響患者,也給家庭帶來很大壓力。社會應給予更多支持,提高公眾認知,幫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生活。
尿素循環障礙雖然罕見,但危害嚴重。在這個國際罕見病日,讓我們共同關注尿素循環障礙,提高公眾對這一罕見疾病的認識,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為他們點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注:以上內容僅用于疾病科普、信息傳播使用,具體診治方案及藥物使用請咨詢臨床專業醫師。
參考資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