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雨:脊髓電刺激有效緩解卒中后偏癱患者下肢痙攣
2024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醫學中心夏小雨主任團隊為一名多次腦梗死后遺留偏癱、足痙攣的患者完成脊髓電刺激手術。隨著術后電刺激的開啟,患者下肢痙攣明顯緩解,走起路來也變得更加輕快。
病例回顧
患者因“反復多次腦梗死后遺留失語13年,遺留偏癱、足痙攣9個月”入院。患者于2001年5月突發言語不利,就診于當地醫院診斷為“腦梗死”,給予相關治療,具體情況不詳,遺留言語不利,2024-02至2024-08期間曾患4次腦梗死,就診于“北京宣武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給予相關治療,于2024-08-14前往康復醫院行康復治療,目前患者遺留言語不利、左側肢體活動不利,左側偏癱,左足痙攣,疼痛等不適。為尋求進一步治療,收治入院。
治療過程
夏主任及其團隊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詳細的評估,并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決定實施脊髓電刺激植入術。在術中電生理和術中影像的引導下,通過穿刺的技術將1根柱狀電極精準放置于T11-T12節段中線位置。
該手術創傷小,患者術后恢復良好,手術當日即開啟電刺激。根據患者的情況,對患者的刺激參數進行進一步優化,患者左下肢的痙攣得到明顯緩解,原來蹣跚的步態也有所改善。患者此前因足部痙攣導致疼痛,夜間睡眠差,術后疼痛消除,睡眠得到很大改善。患者及其家屬對效果十分滿意。
盡管測試效果十分滿意,但該患者因經濟原因未選擇永久植入,在短程刺激4周后拔除柱狀電極。電極拔除1個月后,醫療團隊對患者進行了術后隨訪,隨訪中患者表示通過手術得到的獲益均得以保留,未退步,目前下肢痙攣明顯緩解,疼痛消除,睡眠滿意,但運動功能未進一步提升。
專家意見
夏小雨主任指出,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以及致殘率高等特點,并且超過50%的卒中后患者遺留運動功能障礙,日常功能活動的能力明顯受限。傳統藥物或其他康復療法存在一定局限性,腦卒中后的致殘率依然很高。2023年國際權威醫學期刊《自然·醫學》發表了脊髓電刺激用于卒中后肢體運動功能康復的研究,隨后我們團隊緊跟國際前沿醫療技術,目前在脊髓電刺激治療卒中后偏癱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的手術診療方案。脊髓電刺激對于肌力和肌張力改善的療效確切,這也為患者進一步的康復訓練提供了可能性,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的卒中后偏癱患者從中獲益。
專家簡介
夏小雨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神經外科醫學部副主任醫師
北京協和醫學院八年制醫學博士
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博士后
專業特長:昏迷(植物人)促醒全療程的綜合治療、功能性疾病的神經調控治療,包括:昏迷病人神經調控促醒治療;帕金森病等神經疾病的DBS手術治療;脊髓損傷的脊髓電刺激治療;嚴重疼痛的脊髓電刺激或藥物泵植入治療;難治性癲癇、腦卒中后康復的迷走神經電刺激(VNS)治療;大小便功能障礙的骶神經電刺激治療。
學術任職: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再生與修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智能康復專業委員會青年工作組委員,中國健康管理協會神經調控全程管理分會理事,北京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學專家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醫師協會神經調控與人機交互專家委員會委員。SCI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審稿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