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家庭維修破局:標準化服務重塑家庭維修行業
近年來,服務業的產品化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2024年上半年,理想汽車前總裁沈亞楠攜新創業項目“棲息地”殺入家裝行業,試圖以制造業思維重塑家裝產業鏈,為服務業產品化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與此同時,在家庭維修領域,重慶的啄木鳥家庭維修也通過智能化改造和標準化服務,試圖打破行業困境,跑出一條標準化之路。
一、檸檬市場:大市場與小企業的矛盾
中國家裝行業市場規模龐大,據艾瑞咨詢數據,2022年市場規模已突破三萬億,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7802億。然而,在這個超3萬億的市場中,規模突破10億的企業屈指可數,排名前五的龍頭企業家裝業務營收占比不到2%。家裝行業呈現出典型的“大市場、小企業”格局。
家庭維修行業作為家裝行業的下游,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但同樣面臨著“弱小無助”的困境。據灼識咨詢數據,2022年中國家庭維修市場規模達到6695億元,預計到2027年將達9849億元。然而,即使是行業中的領軍企業,如啄木鳥家庭維修,2022年的總交易額約14.6億元,在當年行業6695億元交易額中僅占0.22%。而這,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家庭維修平臺①,是巨頭,但很“微型”,這簡直是中國家裝行業的“翻版”。
這兩個行業都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消費者難以判斷服務質量,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家裝行業由于客單價高、復購率低,更容易滋生欺詐行為。而家庭維修行業則因為服務低頻、技能復雜,消費者在面對故障時往往難以判斷原因,更容易受到不公平對待。
二、標準化嘗試:消除信息差
為解決檸檬市場之痛,行業內外都在探索標準化和規模化的路徑。在盡可能地減少信息不對稱。這一契合點下,互聯網成為了連接分散需求和供給的有效工具。
互聯網讓信息不對稱得以緩解,提高匹配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傳統家裝、家修行業的頑疾。家裝行業在“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涌現出了一批線上獲客、流程線上化的平臺型企業。然而,這些平臺本質上仍然是信息聚合平臺,做的是流量撮合的生意。
家庭維修行業緊隨其后,如啄木鳥通過一站式數字化全流程服務平臺“天工系統”,通過大數據智能化匹配供需,消費者在網上下單后,平臺匹配附近的工程師上門進行維修——這種模式看起來更像是“滴滴”,工程師就像司機,即是平臺服務的提供方,也是平臺的客戶。
然而啄木鳥這類維修平臺與滴滴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司機有駕照就可上崗,滴滴不用額外培訓司機。而維修師傅卻需要培養,管理和培訓比司機復雜了很多——維修品類多、細分領域廣、技能程度不一等,使得維修人員在某種程度上更像醫生,根據病情推斷病因,再開方對癥下藥。
在這種困難模式下,啄木鳥維修依然做到了平均月度活躍工程師達1.84萬人,累計服務約1550萬用戶、完成約1730萬個訂單。這是目前為止,有公開信息可查的日活工程師數量最多的家庭維修平臺。
2020年,啄木鳥家庭維修推出“維修計價器”更是將服務價格透明化,讓消費者在維修前就能清楚了解各項費用,實現了明白消費。此外,啄木鳥維修還通過加大研發投入等方式,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三、規模化發展:良幣驅逐劣幣
要觸及消費者需求的核心痛點,為行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還需要通過重塑供應鏈,整合、規范、優化B端的供應商、設計、施工等環節資源。這取決于市場是否足夠大以及產品或服務的可復制性是否強。
家庭維修行業市場規模龐大,且隨著住房存量的增加和消費者對家居生活品質的提升,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同時,家庭維修服務具有較強的可復制性,通過標準化流程和智能化管理,可以迅速擴大服務范圍和提高服務質量。
沈亞楠的“棲息地”項目正是以制造業思維重塑家裝行業的典范。他通過工業化整裝產品,實現了軟硬裝一體的完整解決方案,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服務體驗。這一模式為家庭維修行業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啄木鳥維修作為家庭維修行業的前沿企業,已經在標準化服務和規模化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要實現行業的整體提升和可持續發展,還需要更多企業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也許所有的服務業都值得用制造業的思維重做一遍。在家庭維修行業,啄木鳥維修已經跑在了最前面。通過標準化服務和規模化發展,啄木鳥維修不僅提升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也為整個行業樹立了榜樣。未來,隨著更多企業的加入和政府的支持,家庭維修行業有望實現更加健康、有序、可持續的發展。
①數據來源: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按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總交易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