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觀陵山福壽園啟動碳中和認證工作 開創綠色殯葬新范式 助力“雙碳”目標實踐
在國家“雙碳”戰略引領下,殯葬行業迎來綠色轉型新突破。遼寧觀陵山福壽園日前宣布,已正式啟動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碳中和認證工作,有望成為東北地區首個通過國家標準認證的碳中和生態墓園。
權威認證:碳排放透明化管理
根據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發布的核查陳述,遼寧觀陵山福壽園2023年度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561噸CO?當量,涵蓋直接排放、能源間接排放及運輸等間接排放。經核查,其排放數據符合ISO 14064-1:2018國際標準,達到“合理保證等級”,且無實質性偏差。此次認證不僅驗證了數據的準確性,也體現了企業對碳排放透明化管理的承諾。
遼寧觀陵山福壽園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書
遼寧觀陵山福壽園作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和“遼寧省生態公墓”,始終秉承福壽園“感知生命,綻放人生”的核心價值,踐行“記號做美,記載做厚,紀念做長”的3JI生命服務理念,將碳中和目標融入規劃、建設及運營全鏈條,著力打造一個完善的生態閉環系統。
園區景觀
生態化規劃:生態修復賦能“公墓變公園”
遼寧觀陵山福壽園摒棄傳統墓園建設模式,以“園林化陵園”為核心理念,通過對荒山生態修復恢復植被覆蓋,園區綠化率達85%以上。園內規劃建設中華抗戰五十年紀念園、張學良百年人生展、少帥陵、九天湖等生態人文景觀和紅色人文景點,將自然景觀與人文紀念深度融合,既形成自然生態屏障,又賦予陵園公園化功能,成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實現生態效益與人文價值的雙贏。
綠色化建設:環保材料替代傳統模式
在園區建設方面,采用新型地磚代替原有的石材,積極推廣使用可降解的骨灰容器,降低資源消耗并減少環境污染。此外,園區還應用太陽能智能照明系統,減少用電消耗和碳排放。這些舉措有效實現了陵園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和諧共生。
入云山居主題景觀園采用新型石材建設園區
創新化運營:科技與人文并重,減排成效顯著
節地生態葬引領新風尚:十余年來,遼寧觀陵山福壽園累計推廣節地葬、花壇葬、樹葬等節地生態安葬超1000余例。以鮮花綠植取代傳統墓碑,不僅節約了大量土地資源,還有效減少了因傳統墓葬方式產生的碳排放。通過園林式布局和儀式化紀念活動,大力倡導綠色、環保的殯葬新風尚。
無煙祭祀打造綠色場景:園區全面推行“禁燃禁放”政策,積極倡導采用鮮花、追思卡以及“云紀念”等低碳環保的祭祀方式。既保留情感寄托,又護衛綠水青山。
數字技術賦能低碳服務:園區引入數字禮廳、數字人技術,通過虛擬交互代替部分實體紀念設施,既兼顧家屬情感需求與低碳目標,又以創新形式賦予殯葬服務新內涵,推動殯葬服務向智慧化、輕量化轉型。
景觀化節地生態葬墓區
節地生態葬活動現場
數字紀念服務
此外,遼寧觀陵山福壽園還通過引入新能源通勤車,實施“拼車制”,公務用車統一調度;嚴格調控辦公區域空調溫度、推廣雙面打印、電子化辦公等舉措,降低碳排放。
行業意義:推動殯葬業綠色轉型
遼寧觀陵山福壽園的碳中和實踐,為傳統殯葬行業探索出一條可復制的低碳路徑。遼寧觀陵山福壽園總經理陶奎表示:“園區未來將持續推廣綠色殯葬技術,將生態化、藝術化與智能化深度融合,打造‘零碳陵園’示范樣本。”多位市民表示:“選擇碳中和墓園,既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對子孫后代的責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