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重燃:探尋紅色足跡,助力鄉村振興
2025年2月,浙大寧波理工學院“薪火重燃”調研團隊深入浙江省多個革命老區,在杭州、金華、麗水、衢州、臺州、溫州等地開展了一次以“探尋紅色足跡,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實地調研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調研,了解革命老區的歷史變遷、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挑戰,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在被譽為“浙江紅旗第一飄”的臺州市三門縣亭旁鎮,調研團隊參觀了亭旁起義紀念館、亭旁起義紀念館碑、包定故居等紅色景點,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的偉大力量。楊家村黨支部書記向調研團隊介紹了近年來鳳林村圍繞“紅色根脈”強基示范村創建目標,通過引進非遺項目、串聯紅色資源與景點,推動紅色旅游“食、住、行”一體化發展,實現了村民創收增收和鄉村振興的顯著成效。
圖為實踐團成員拍攝于臺州市三門縣亭旁鎮包定故居
隨后,調研團隊前往金華武義縣,武義縣擁有豐富的紅色革命遺址和自然資源,近年來通過發展集體工業、搶抓政策機遇、開展新農村建設以及繼承弘揚紅色旅游等措施,實現了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顯著成效。調研團隊走訪了多個革命老區村,深入了解了當地在改善居住條件、提高經濟收入、提升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特別是在一些邊遠山區,老區村通過發展高山經濟、養殖蜜蜂、種植經濟作物等方式,實現了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圖為實踐團成員拍攝于金華武義徐英烈士故居
在麗水市遂昌縣和婺城區,調研團隊感受到了“紅綠融合”的發展模式給革命老區帶來的新氣象。遂昌縣王村口鎮作為浙西南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地區,通過打造紅色旅游產業,如紅軍培訓基地、紅軍餐體驗項目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學習。同時,當地還積極發展高山經濟和綠色農業,實現了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的有機結合。婺城區依托南山漫道美麗鄉村精品線建設、“7+X”鄉創模式、康養文旅綜合體運營……依托紅色陣地,白沙溪畔,婺城區新昌橋村發生了一場美麗蝶變。
圖為實踐團成員拍攝于金華婺城區安地鎮紅軍北路事跡展陳館
在實地調研的過程中,調研團隊深切感受到,越來越多的革命老區正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奮斗,實現從貧窮落后到振興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同時,調研團隊也認識到,革命老區在發展中仍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如基礎設施薄弱、教育資源不足、醫療條件有限等。因此,調研團隊建議,應進一步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支持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為革命老區實現全面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在這次調研中,團隊看到了浙江革命老區在鄉村振興中的多樣化實踐和顯著成效,革命老區正以獨特的方式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浙江篇章。不僅讓調研團隊深刻了解了革命老區的歷史變遷和發展現狀,更激發了他們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的熱情和信心。浙大寧波理工學院“薪火重燃”調研團隊表示,將繼續關注革命老區的發展動態,積極投身到助力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片紅色土地上,有我們共同的希望。”一位村干部的話讓人印象深刻。無論是調研者還是被調研者都堅信,浙江的革命老區將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共富之花。“薪火重燃”調研團也將帶著這些珍貴的經驗與故事,繼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前行,為更多鄉村的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