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學術論壇在京舉辦 御君方專家共話中醫藥守正創新與現代化路徑
日前,由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中藥現代化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25年動脈粥樣硬化健康論壇”在北京前門建國飯店圓滿落幕。本次論壇以“辨證施治,循證精粹、醫藥圓融,研發創新中國藥匠心”為主題,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全國名中醫、首都國醫名師周超凡,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院長雷海民,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副院長魏勝利等20余位權威專家及150余位行業代表參會,共同探討中醫藥在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領域的傳承、創新與現代化發展。
論壇上權威專家齊聚,共論中醫藥現代化實踐。御君方榮譽院長杜丁副主任醫師,以及御君方名中醫代表史士昊、于曉津三位專家及御君方醫療專家團隊也代表御君方受邀參會并作精彩發言,分別從理論創新、歷史傳承與臨床實踐角度,分享了中醫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前沿成果與深刻洞見。
杜丁:守正創新,融合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
杜丁副主任醫師作為御君方互聯網醫院的代表,不僅是中醫副主任醫師,還師承名醫大師,秉承傳統醫學精髓,主張通過食療與養生結合的方式解決健康問題。此外,杜丁副主任醫師還積極投身中醫藥科普與推廣工作。
此次論壇中,杜丁副主任醫師圍繞“守正與創新”做了精彩分享。他強調,中醫藥的“守正”并非固守舊制,而是以經典理論為基礎,結合現代科技實現診療模式的升級。“望、聞、問、切不僅是技術,更是人文關懷與科學診斷的結合。”杜丁指出,中醫藥發展應充分融合傳統智慧和現代科技,通過優化經典古方劑型、推進標準化研究。在發言中,杜丁副主任醫師分享了自己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心得和經驗,為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史士昊:千年醫道賦能現代醫學
史士昊老師作為御醫文化傳播者、“七分養,三分治”學說的傳承人,在發言中從自身經驗和研究方向出發,從歷史維度剖析了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價值。他提出的“以古籍智慧為根基,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的發展理念,與論壇“守正創新、醫藥圓融”的主題高度契合,獲得與會專家一致認可。
史士昊老師師承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在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中始終秉持“治未病”核心理念,其醫德醫術在行業中頗受贊譽。他身兼數職,包括原河北省涿州市中醫醫院院長、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成員,并在《五仙傳醫》等健康欄目中擔任主講專家。同時,作為御君方名中醫代表,史士昊老師還帶領御君方醫療專家團隊以中醫經典方劑與現代科技結合為轉化路徑,參與研發藥食同源產品及慢病管理方案。
于曉津:臨床實證彰顯中醫藥科學價值
深耕臨床一線20余年的于曉津主任醫師,在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和老年慢病調理等領域有豐富的經驗。在此次論壇發言中,于曉津老師從自身的臨床經驗出發,分享了多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真實案例,通過典型病例與詳實數據,系統展示了中醫藥辨證施治的獨特優勢,并結合數據揭示了中醫藥在動脈粥樣硬化防治中的顯著作用。
從基層醫師到行業名醫,于曉津老師始終以“療效為先”推動中醫藥行業發展。她特別指出,中醫藥的科學化驗證與標準化應用,對于增強療效有很大幫助,而提升療效才是推動中醫藥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除專家分享外,論壇還啟動了關于動脈粥樣硬化的循證醫學研究項目,并發布多份學術報告,系統梳理了中醫藥在動脈粥樣硬化方面的基礎研究、標準化生產及國際化推廣中的關鍵路徑。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醫藥的現代化需以經典理論為根基,借助科技創新實現劑型優化與療效提升,同時加強循證醫學研究,推動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的深度交融。
本次論壇為中醫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領域搭建了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彰顯了我國中醫藥專家的學術權威與創新活力。正如專家所言:“傳承是根基,創新是動力。”未來,中醫藥將以更自信的姿態,為全球健康事業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