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四起,當心罕見淋巴瘤!
64歲的董阿姨從外地旅游歸來后突然全身產生了大片的紅斑,瘙癢難耐。當地醫院考慮“濕疹”,但不論是抹藥還是口服藥物,紅斑和瘙癢都沒有好轉。
不久,紅斑逐漸融合,彌漫全身,并產生厚厚的鱗屑,董阿姨不僅白天要穿得嚴嚴實實避開他人的目光,晚上又因為皮膚瘙癢而無法入睡,日常生活受到了嚴重困擾。她再次前往醫院,醫院給她取了一塊皮膚進行病理檢查,結果診斷為“皮膚T細胞淋巴瘤”,這是一種發生于皮膚的罕見淋巴瘤,皮損表現多樣,可以伴有淋巴結和內臟器官的受累;皮損的組織學表現也多種多樣,分類十分復雜。查明了病因,董阿姨積極配合治療,先口服了甲氨蝶呤,而后又進行干擾素肌肉注射,最初皮膚可以慢慢好轉,可不久后紅斑再次增厚、鱗屑再次增多。董阿姨又嘗試了口服阿維A、光療,但皮膚都沒有明顯好轉,紅斑反而逐漸加重了,這又讓董阿姨發愁不已。
柳暗花明,聯合門診抓“真兇”
2024年5月,董阿姨來到北京協和醫院血液內科張薇主任醫師的門診。考慮到董阿姨的病情,張大夫為她申請了轉診,請皮膚科劉潔主任醫師一同評估病情。
為了明確診斷,董阿姨在皮膚科再次進行皮膚手術活檢,并完善了免疫組化、T細胞基因重排、抽血化驗、胸腹CT等,評估血液和其他臟器的受累情況。
經過詳細檢查,董阿姨最終被診斷為“Sézary綜合征”,這是一種白血病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患者常常表現為全身皮膚出現廣泛融合的紅斑(超過80%的體表面積受累),且血液系統中存在大量腫瘤細胞,疾病惡性程度很高,需要更加積極的治療。
多科聯合,助力罕見病治療
診斷終于明確,但Sézary綜合征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治療反應也有很大差異,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治療方案。
兩位醫生對董阿姨的情況進行了綜合評估,考慮到董阿姨目前皮膚、血液等多臟器受累,且既往多種治療效果都不佳,建議董阿姨嘗試新型藥物。
經過系統評估后,董阿姨加入了西達本胺聯合林普利賽治療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試驗。1個周期后,董阿姨的面部和四肢脫皮明顯減少,但3個周期治療后紅斑再次增厚,全身脫皮明顯。而后,董阿姨在醫生指導下嘗試了多種化療方案,但皮膚依然沒有好轉,且頸部、手部的皮膚出現了裂口,眼瞼外翻也逐漸加重。嘗試了多種新型藥物,病情卻依然沒有好轉,董阿姨十分擔憂自己面臨無藥可用的情形。
劉潔主任醫師看出了董阿姨的擔憂,為她安排了住院治療,入院后經過皮膚科、血液內科等多學科會診,建議董阿姨嘗試莫格利珠單抗治療,這是一種新型單克隆抗體,可以特異性地殺死惡性T細胞。
目前,董阿姨已在北京協和醫院罕見病醫學科病房完成了2程莫格利珠單抗的輸注,臉上的紅斑已經開始消退,并聽從醫生建議,在血液內科和皮膚科規律隨診。
盡管未來難以預料,但董阿姨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一罕見疾病,更多的治療方式會不斷涌現,為和她一樣的皮膚T細胞淋巴瘤患者帶來希望。
了解紅皮病和Sézary綜合征
紅皮病(字面意思是指“紅色皮膚”)有時又稱剝脫性皮炎,是一種嚴重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表現為累及全身或大部分皮膚表面積(最常定義為累及全身≥90%的皮膚)的彌漫性紅斑和脫屑。部分患者可能因為皮膚屏障的大面積受損而出現系統癥狀,包括發熱、水腫、心動過速、感染、蛋白質丟失及水電解質紊亂等。紅皮病是一種臨床征象,但病因常常難以確定,許多疾病可能出現紅皮病的表現,例如銀屑病、特應性皮炎、藥疹,以及更為罕見的皮膚T細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CTCL),包括蕈樣肉芽腫和Sézary綜合征。對于紅皮病的患者,除了積極評估和保護皮膚及黏膜狀態、預防感染、緩解瘙癢外,需要盡快明確紅皮病的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Sézary綜合征,即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白血病亞型。患者通常表現為皮膚彌漫性潮紅、脫屑(即紅皮病表現),淋巴結腫大,常伴有嚴重的皮膚瘙癢,可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患者輔助檢查常常提示血液中較高的惡性T細胞比例。疾病的侵襲性較強,且為多系統受累,一般選擇全身性治療,包括免疫調節劑、聯合化療、靶向藥物治療等方案,可能涉及血液內科、皮膚科等多個科室,因此,多學科診療模式對于患者管理十分重要。
參考資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