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造到"智造":看長沙產業園如何破局同質化競爭
在長沙產業版圖的南翼,一場關于園區經濟的供給側改革正在上演。當大多數產業園還在比拼硬件設施時,長沙產業的發展助力者們已轉向更深維度的競爭——用數字化重塑產業生態,用服務鏈激活創新動能。
提及長沙產業園,人們往往聯想到的是冰冷的廠房、密集的流水線,以及千篇一律的產業園區規劃。然而,長沙嶼產業園卻以一種截然不同的面貌,重新定義了產業園區的內涵與外延,長沙嶼園區在發展實踐上頗具代表性。它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上的集聚,更是一個集綠色生態、智能科技、產業服務于一體的創新生態體系。坐落于長沙市雨花區匯金路與環保路交匯處的長沙嶼,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前瞻性的規劃理念,成為了長沙產業園轉型升級的典范。
長沙嶼總建筑面積約26萬方,整體容積率僅1.5,通過精心設計的園林景觀與辦公空間的無縫融合,打造了一個低密度、高舒適度的生態辦公環境。這里,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工廠”,而是企業家們夢想啟航的地方。項目分三期開發,總投資達20億元,每一期都承載著對高品質辦公環境的追求和對未來產業趨勢的深刻洞察。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長沙嶼在建筑設計上采用了環保節能理念,將綠色生態與辦公空間完美結合,讓企業在享受高效辦公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饋贈。智能安防系統的全面覆蓋,更是為企業入駐提供了堅實的安全保障。人臉識別梯控系統、紅外感應技防系統等高科技手段的應用,讓園區管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一個優秀的產業園,除了硬件設施的完善,更離不開軟件服務的支撐。因此,長沙嶼建立了U8企業服務平臺,同時定期舉辦企業服務沙龍活動,邀請行業專家解讀最新行業發展趨勢、營商政策,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幫助。U8企業服務平臺迭代升級,還將以“長沙首個AI賦能園區”為主題,打造AI智創學院,開展培訓、工具、實踐等課程,組織AI創意大賽。這種“硬件+軟件”的雙輪驅動模式,讓長沙嶼在眾多產業園中脫穎而出。目前,長沙嶼已成功吸引363家企業入駐,其中不乏“四上”企業及重點企業,產業集聚效應初顯。
長沙產業園的破局之路并非一蹴而就,但長沙嶼產業園以其獨特的定位、前瞻性的規劃、完善的配套服務和強大的產業集聚能力,為我們展示了一條可行且充滿希望的道路。未來,隨著更多像長沙嶼這樣的產業園區的涌現,長沙乃至全國的產業升級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