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廠商展示了“隔空充電”技術
小米和聯想的摩托羅拉 29 日發布并演示了“太空充電”技術,將這項技術從科幻小說帶到了現實。
小米公司董事長兼 CEO 雷軍表示,小米空間隔離充電技術的核心在于空間定位和空間隔離能量傳輸。小米自主研發的隔離充電樁內置 5 根相位干擾天線,可以在毫秒空間定位手機,準確檢測手機位置。由 144 根天線組成的相位控制陣列通過波束形成向移動電話定向發射毫米波。
雷軍說,目前,小米的空分充電技術已經實現了半徑幾米范圍內單個設備 5 瓦的遠距離充電。不僅如此,多個設備也可以同時充電(每個設備支持 5 瓦),即使是異物屏蔽也不會降低充電效率。在這一領域,小米擁有 17 項自主研發專利。
在摩托羅拉發布的視頻中,兩部摩托羅拉手機在距離充電裝置 1 米處實現無線充電。據摩托羅拉介紹,其空間分離充電距離遠大于目前基于 Qi 技術的接觸充電,可以實現多部手機同時充電,而不限于一部手機。
賽迪智庫信息技術與軟件產業研究所研究員鐘新龍表示,空間充電是提升手機綜合體驗的“夢幻式”創新,也為未來“萬物智能”打造了完美引擎。
那么,空間充電何時能成為手機的“標準配置”?雷軍說,空分充電技術可能是小米 11 上實現的第一項技術。
鐘新龍說:“如果說一項技術要從一個夢幻創意走向商業化的大規模應用,需要 100 個步驟,那么一個概念產品的誕生,就代表它已經走了 90 個步驟。”。Xiaomi 和摩托羅拉的概念產品發布是手機產業鏈高層次基礎和供應鏈現代化的有力體現。
鐘新龍認為,一項技術進入商業化后,在技術層面需要經過嚴格的標準化測試和驗證;在供應層面,大規模商業化分銷對成本和穩定性的要求很高,這些都是手機廠商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