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區建設助力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為更好發揮北京在中國服務業開放中的引領作用,我們將支持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加大先行先試力度,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開放平臺,帶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去年9月4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致辭中提出擴大開放新舉措,給北京市的改革創新、促進服務貿易不斷升級賦予新使命。
北京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勁頭,全力推動“兩區”建設各項任務落地。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金融領域國際執業資格認可機制等一批首創性改革競相推出。產業領域、重點區域和關鍵要素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兩區”建設為新發展階段北京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深化產業領域開放,首創成果不斷涌現
“‘兩區’建設,是園區開放和產業開放的結合,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聚焦商務、科技、金融、數字經濟等九大領域,北京“兩區”建設任務實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一年來,首創成果不斷涌現,高水平開放格局正在形成。
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的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的措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實施,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這對中小型技術服務企業是強力的支持。“兩區”政策不斷賦能企業減負前行,北京澤華化學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主要業務是為石化領域的客戶提供化工分離技術,在全世界擁有150多項工藝和設備專利。今年年初落地的“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政策,讓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謝潤興很是興奮。技術轉讓所得稅免征額從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企業每年可節稅200萬至300萬元,能把更多的資金投到技術研發上。對澤華這樣的中小科創企業,“兩區”建設帶來的政策疊加優勢不止于此。賽諾根(中國)有限公司落戶北京CBD國貿中心、數字人民幣北京冬奧試點應用在地鐵大興機場線啟動、全國首家國際研究型醫院落戶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二期……隨著北京“兩區”建設加速推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示范性項目相繼在京落戶。
聚力重點區域開放,“兩區”建設之花在北京漸次開放。順義區聚焦打造服務貿易特色的綜合保稅區,率先實施跨境電商進口醫藥產品;朝陽區實現首單跨境資金池項下的單一幣種主賬戶升級為本外幣一體化多幣種賬戶;通州區布局綠色金融、資產管理,北京綠色交易所、中美綠色基金、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等機構先后入駐。圍繞“三個片區、七個組團”功能定位,北京市16個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別制定了推進“兩區”建設的細化工作方案,明確了推進“兩區”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
推動關鍵要素開放,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為推動人才跨境流動,北京在CBD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人才服務廳率先實現外籍人才工作許可、工作類居留許可“一窗受理、同時取證”,辦理時限縮短1/3,辦理次數減少一半。以往需要奔波多個地方,通常耗費大半天才能辦完,如今把工作許可和出入境業務整合在一起,半個小時就能完成。人才、資金、數據……在北京“兩區”建設中,推動關鍵要素開放是一大亮點,也成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有效助力。
以期貨行業為例,以往境外人員來從業,需要經過專業知識和法規考試,才能申請從業資格。在“兩區”建設中,金融領域國際執業資格認可方面實現突破,現在只需要考一門法規,就可以申請資格,為境外期貨專業人員來工作提供了便利。這樣的做法既有利于“引進來”,對“走出去”也有幫助,“一些外籍從業人員帶來的先進經驗,也有助于國內行業與國際接軌。”
北京將推動“兩區”政策與各區域先行先試等政策貫通,加強京津冀三地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聯動,通過狠抓制度創新,確保“兩區”建設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編輯:小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