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新競局 PCB勢不可擋 “四化”建設助力高質量發展
眾所周知,印制電路板是“電子產品之母”,全球PCB產業初期,一直由歐美國家廠商主導,隨著日本PCB產業發展壯大,形成了歐美日共同主導的局面。為了擺脫技術落后的窘境,1956年,我國開始PCB研制工作。60年代,批量生產單面板,小批量生產雙面校并開始研制多層板。到了70年代,由于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印制板技術發展緩慢,使得整個生產技術落后于國外先進水平。
80年代,我國從國外引進了先進水平的單面、雙面、多層印制板生產線,提高了國內整體印制板的生產技術水平。進入90年代,香港和臺灣地區以及日本等外國印制板生產廠商紛紛來我國合資和獨資設廠,使我國印制板產量和技術突飛猛進。2002年,我國便成為了第三大PCB產出國。
當前,中國憑借巨大的內需市場和較為低廉的生產成本,在大量外資和本土PCB企業雙引擎的推動下,近年來PCB產業保持著20%左右的高速增長,遠遠高于全球PCB產業的增長速度。這使得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PCB生產國。
從整體上看,本土的PCB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PCB材料應用需求變得日益多樣化、產品日趨復雜化、市場環境不斷變化,行業同質化嚴重。與外資企業相比,本土PCB企業規模和技術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诔杀镜母偁帲呙唵蔚墓に囍瞥淘絹碓綇碗s,對工廠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精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成為未來行業競爭的核心。如何做整體規劃、如何利用自動化、信息化達到數字化效果、如何貫穿打通數據、如何從產品生命周期角度來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等,成為眾企業以及數字化轉型服務商一直在探索的重要關口。
流程制造向智造轉變 提升生產硬實力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賽意信息結合在PCB行業實施 MOM和EAP項目的典型經驗,總結出PCB企業智能制造“四化”模型(即工藝數字化、制造信息化、過程自動化、設備集成化),通過EAP自動化及MES制造信息化,提高工廠自動化率及工廠單位人均產值;工藝信息化、品質預防與參數預警分析的系統,可以有效幫助PCB企業提升產品良率;訂單評審平臺、批量卡的TOC調度系統則可以將產能(單位固定資產的產值)提高一個層次。
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SMOM 產品從供應鏈端開始,涵蓋物料流轉、計劃排程、制造執行、質量控制、倉儲 管理等全方向制造業的運轉流程。使工業互聯網與生產制造之間的基礎信息流整合,可以實現多工廠、多車間的信息互通。
“武器”的升級是提升戰斗力的必然條件,思想的變革卻是實施數字化轉型的前提基礎。對比流程智造變革,數字化思維變革往往都會經歷一段“震痛期”。在沒有成功先例的情況,數字化轉型對多數本土PCB企業來說無異于一場事關未來前途的“賭博”。賽意信息深刻認識到,光有產品還不夠,只有在企業內部獲得至上而下的認同,才能將數字化思維注入到企業發展的血液當中。
因此在數字化工廠實施前,賽意信息通過充分市場調研,深入了解客戶企業業務痛點,整理落地可行的方案,形象化勾畫數字化工廠前景,在幫助客戶企業形成框架性認識的基礎上,聚焦核心業務訴求,逐一攻破。并同步培訓業務骨干,全程跟蹤設備運行效果,以確保最終的高標準交付水平。
管理體系“一手抓” 長期發展可持續
要縮小與外資企業的的差距,實現流程智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強化企業的管理和運營水平,實現“人、機、物、法、環”各環節的環環相扣。賽意信息在服務多家PCB企業的過程中發現,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新建廠房勢在必行,原有單工廠的管理模式隨之發展為集團化、多法人、多制造工廠的模式,供應鏈/財務管理愈來愈精細化,原有的信息系統已經不再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賽意信息圍繞 ERP系統,打通實施SRM 供應商關系管理系統、財務共享平臺(財務業務系統)、訂單評審平臺系統、PCB全流程追溯系統,整合一套管理體系信息化的解決方案。
得益于這一解決方案,賽意信息通過實施制造流程信息化、管理體系信息化、過程自動化、狀態可視化、流程持續優化,既保證了PCB企業單位人均產值和工廠生產產能。而且,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更容易管控各環節情況,減少與供應商無端的糾紛,即便出現問題,也可以及時溯源。
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命題。賽意信息相關負責人表示,在 5G、智能產品等新興應用領域的推動下,下游電子產品呈現輕、薄、短、小的發展趨勢,對PCB產業提出高精密、高集成、輕薄化的更高要求;中國有著健康穩定的內需市場和顯著的生產制造優勢,吸引了大量外資企業將生產重心向中國大陸轉移,PCB制造企業進行現有制造工廠的升級改造和建造全新的 PCB 智能工廠已形成了一股熱潮。
面向未來,賽意信息將持續深耕PCB行業,為本土PCB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添磚加瓦。著力打造生產運營數字化、工廠智能化的智慧工廠示范樣板,加快實現本土PCB趕超國際企業的“數字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