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大媽程堂根:“科技賣菜”從源頭打通品控難點
新質生產力是今年的熱詞之一,不僅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出現在各行各業討論中。食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樣需要依托新質生產力。從田間到市場,從貨架到餐桌,背后究竟有著哪些新質力量?錢大媽集團高級副總裁程堂根近日在食安訪談中表示,12年“不賣隔夜肉”的錢大媽憑借日清模式在傳統生鮮零售中“科技賣菜”,從源頭打通品控難點,成為食品行業的“鮮”行者。
2024年6月,錢大媽集團高級副總裁程堂根接受訪談
“日清”背后的生意經
問:錢大媽自創立之初就提出“不賣隔夜肉”,不隔夜在生鮮領域很難實現,錢大媽是怎么做到的?
程堂根:我們在行業里首創日清模式。每晚7時起打九折,每半小時降一折,直至晚11時30分,未賣出商品全部免費送,確保顧客每天能夠吃到新鮮安全的食品。
自2012年在東莞開第一家肉檔, 2013年在深圳開第一家社區全品類生鮮標準門店,目前錢大媽已經覆蓋35個城市近3000家門店,日清模式也經歷了三個階段。初始階段,把店開到每一個社區,拉近和消費者的物理距離,在華南和顧客建立了非常好的聯系。
第二階段是模式優化階段。運用高效供應鏈和數字技術提升產品流轉效率和新鮮度,與信譽良好、質控體系完善的農產品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確保食材高品質和安全。我們對新鮮要求非常高,比如香蕉的7號色代表成熟,對供貨商的香蕉色號要求就會精準至4.5,確保到門店貨架時香蕉熟度剛剛好。
第三階段是全面升級階段,實現人、貨、場高度結合。一方面,錢大媽在全國建立20座標準化倉儲物流配送中心,運用自動化設備智能分揀,結合智能調度算法等規劃最佳配送路線,確保商品在最短時間到店。供港倉、中山倉已通過HACCP管理體系認證,在食品生產、加工、儲存和運輸等環節達到國際標準。另一方面,錢大媽將用戶大數據深入應用于產品開發、營銷活動、門店陳列與售后中,打造出千店千面的門店運營管理體系。研究顧客的喜好、需求,保證顧客每次到我們門店都能找到需要的商品。此外還進行了門店煥新,貼近年輕群體。
問:讓顧客買到新鮮食材,只靠日清是不夠的,從源頭到購物車,錢大媽是怎么把新鮮和安全落實到每一步的?
程堂根:確保食材的新鮮度和安全性涉及采購、運輸、儲存、銷售的每個環節。供應鏈上,我們花了很多心思建立嚴格的采購和驗收標準。在產地端實現標準化前置,對基地進行施肥用藥培訓和管控,同時設立專業質檢團隊對每一批食材進行抽檢。錢大媽在業務覆蓋區域建立了20個標準化快速檢測實驗室,由第三方權威機構駐點檢測,每天檢測1100多批次。我們還給車裝定位,嚴格控制車到倉、倉到店的時間。用冷鏈運輸技術確保溫度一致,如蔬菜是15℃以內全程冷鏈配送。到門店還有一系列衛生、陳列、售賣標準以及員工要求。
是生鮮店也是“科技賣菜”公司
問:今年大家都在討論“新質生產力”,錢大媽怎么理解這個詞?
程堂根:“新”,要做技術創新;“質”,則要保證品質,這也是錢大媽非常看重的兩點。我們現在其實是一家“科技賣菜”公司,每年投入資金做技術創新,同時和科研機構、農戶合作,告知農戶怎么養殖,需要用什么樣的農藥,甚至一起去改變土質。貴州五谷蛋就是例子,通過和上游供應商展開訂單化養殖合作,指導農戶科學配比飼料,共同研究養殖技術,確保雞蛋的品質和穩定的口感。2023年,貴州五谷蛋銷售額達2億元,也幫助了當地農戶。
2024年2月,錢大媽通過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合作,獲得“一種打藥安全間隔期監管系統及方法”的發明專利,實現通過客戶端遠程監管打藥工作,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精準度和效率,降低了生產種植成本。
問:終端銷售為什么也要管上游種植養殖的事情呢?
程堂根:錢大媽做的是社區生鮮店,從食品安全來說,田間到餐桌每個環節缺一不可,品控更要從源頭抓起。同時,也要聽到顧客聲音。我們發現,社會公眾對農藥殘留情況很關注,所以近年來錢大媽也在不斷幫助源頭突破難題。現在,錢大媽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合作的“韭菜設施化綠色生產模式與智能監管”項目正在進行中,在廣東清遠有個韭菜基地做農殘研究。同時,我們還在云南做著關于香蔥的研究。最終都是希望給顧客提供更優質的產品。
問:下一步,錢大媽在新質和品控結合方面有什么新計劃?
程堂根:新鮮是我們與消費者的約定。錢大媽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僅是不賣隔夜肉,所有食材都是日清。我們始終重視食品安全,會繼續和科研機構、政府合作做研發,將設施農業和我國小農生產的國情相結合,推廣設施農業技術,提升品質把控能力。同時也將積極參與行業合作與交流,共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